2025安徽农业发展方向
一、粮食安全与产能提升
1.江淮粮仓建设工程
目标:推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,力争2025年总产站稳800亿斤台阶。
路径:实施"四良两优一智"增粮工程(良田、良种、良机、良法、优链、优农、智慧农业),新增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。
重点区域:阜阳等产粮大市,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,强化粮食生产全链条保障。
2.种业创新与科技攻关 - 启动重大农业科技攻关行动,聚焦种业创新,打造合肥"种业之都",推动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全国领先。
建设"4+1"农业高校联盟科创平台,力争到2027年取得100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。
二、农业科技与数字化转型
1.智慧农业推进计划
目标:2025年培育150个智慧农(牧、渔)场,打造500个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。
技术应用:推广物联网、AI、无人机等,实现精准灌溉、环境监控、病虫害智能预警。
政策支持:农机购置补贴向先进适用机型倾斜,淘汰低端农机。
2.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 - 推动农业设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,发展"三生一智"(生产、生态、生活与智慧农业)融合模式。
试点智慧牧场项目,对智能化设备购置给予30%、最高150万元补贴。
三、产业升级与集群发展
1.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
打造"头雁产业":重点支持黄山臭鳜鱼、淮南牛肉汤、砀山酥梨等特色品牌,推动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。
培育新型业态: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项目,建设示范点、农业公园等体验式业态。
2.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业态拓展
赋能传统产业: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,如淮南牛肉汤全产业链企业达235家,产值突破300亿元。
发展休闲农业:依托徽州文化、黄山茶园等资源,开发文化体验、教育科普等复合型项目。
四、和美乡村与可持续发展
1.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改善
实施农村公路改造800公里,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20个以上县区。
建设500个省级美丽宜居村,推广"五星庭院"评选。
2.生态保护与文化赋能
推广绿色生产方式,开展盐碱地改良试点,强化耕地非粮化整改。
挖掘农耕文化,打造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,推动"农文旅"融合发展。
五、政策保障与机制创新
1.财政与金融支持
省级财政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补助,优先支持智慧农业、种业创新项目。
探索"财政+保险+信贷"联动机制,对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贴息贷款支持。
2. 农村改革试点
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试点,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。
健全脱贫攻坚资产长效管理机制,清查并盘活国家投入形成的资产。
总结:安徽省2025年农业政策以"科技赋能、产业升级、生态优先"为主线,聚焦粮食安全底线、智慧农业突破、产业集群升级三大核心任务,同时通过政策创新与资源整合推动乡村振兴。建议重点关注合肥种业创新区、皖北粮食主产区、皖南休闲农业带的差异化发展动态。